变与不变看两会(徐蓉淇)
5月下旬,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,从全国各地汇聚北京人民大会堂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了两个多月的2020年中国两会,展现出了诸多变化,比如:代表委员们戴着的口罩,压缩的会期,晚间的会议,不见面的采访,严格的会务防疫举措……
随着会议的进程,人们发现,这些改变绝不简单。
(一)变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初心
在全球疫情仍然令人忧心的形势下,举行至少有数千人参与的大型政治活动,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。
全国两会的组织者为此进行了精心和周密安排。
和往年不同,今年的“代表通道”通过网络视频方式进行。面对记者的远程提问,罗杰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多人医疗团队全力救治一位87岁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。
“我们全心全意守护每一个生命。”罗杰说。
这一幕,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向全国和全球直播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电视上看到了罗杰的讲述。当天下午,在参加自己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,习近平特意讲起这件事,说对罗杰的话“印象深刻”。
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。”习近平说。
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,但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,防控要求丝毫不能放松。
(二)变的是日程 不变的是内涵
这次两会会期一共8天,特殊时期的全国两会,会期压缩了,议程并没有减少。由于日程紧凑,有些过去在白天举行的会议,改在晚上进行。21日,当大会新闻发言人张业遂走上发布台的时候,已经是北京时间21时40分了。
代表、委员们还发现,他们审议讨论的好几份报告,与往年相比变短了。其中,篇幅比去年减少近一半。篇幅虽短,内容并未“缩水”。
“六保”“六稳”等成为报告关键词——保居民就业、保基本民生、保市场主体、保粮食能源安全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、保基层运转……处处体现着浓厚的民生关切。
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: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履职尽责;开好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,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”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;就制定“十四五”规划等调研建言。
两高报告干货满满,披露了许多重要信息,所提惩治涉疫犯罪、高压反腐、扫黑除恶等法治重点,彰显司法力量和温度。
代表委员说,今年的报告“最大程度体现了务实和实干”。
(三)变的是形势 不变的是使命
最大的变化还是两会召开时的世界形势。
“危”与“机”的关系,中国领导人在这次两会上多次强调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说:“要坚持用全面、辩证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”。
还有许多基层代表,把身边普通人的意见、建议带到北京来,在人民的殿堂表达老百姓最真诚朴素的情感……
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。同往年一样,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不同团组,同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共商国是。
今年,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。
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“加试题”,代表委员们齐心协力,努力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、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履职答卷。
本次两会:变化的是开会的形式,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;变化的是外部环境,不变的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坚持;变化的是发展环境,不变的是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。
我作为一个当代的教师,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仅应该关注两会,更应该时刻关心时局。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“两会”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,积极的认真收听、收看“两会”相关报道,借此机会谈谈对“两会”的感想:
作为教师,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干好工作是天职,不干事是失职。这就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天职。作为教师,我们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使命。做教师就要甘当人梯,甘当铺路石,甘于奉献。幼儿是我们的祖国的花朵,也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对象。所以,教师要成为帮助幼儿进步、促进幼儿成功的人梯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